English

寻找美国绘画

1999-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98年底,我决定暂时离开纽约一段时间,临走前我给加州的一位美国同学打电话,谈起我很想看到真正的美国绘画的欲望。难道说我在纽约9年,看不到真正的美国绘画吗?这是有几分根据的,在美国的艺术和绘画与美国绘画和艺术不是相同的一回事。我所指的美国绘画是那些有强烈本土气息的,至少是在美国的环境中生长和发展出来的,并且是在别地没有的具有某种土生土长品质的绘画。

我怎么突然地有这种欲望,甚至希望到西部,到大部分除了平地还是平地的德克萨斯州去,思念加州的棕榈树、单调的公路和麦当劳呢?是否纽约的艺术令我厌烦了,我很难回忆出这几年中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美国画家的展览。此刻头脑中是空白的一片,而此地展览的现当代艺术更多地让我产生一种为主义而主义、为想法而想法的不自然感,不管能说出多少道理,都不能打动人心,这是艺术的失败。

在20世纪西方唱了一百年主角,发迹于欧洲、转入美国并得到发展的现代主义,现在更可说是一种“国际”模式。一方面是美国化了的,另一方面则是脱离了美国的不知所云的东西,所谓美国绘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眼前来说不如就历史来看更为明了。

位于七十四街的惠特尼博物馆,全称是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是以展览美国艺术家作品,强调美国艺术特点而闻名的大博物馆(另两家名馆,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则是以欧洲现代艺术藏品起家的)。

惠特尼博物馆创建人惠特尼女士(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本人是一位带现实风格的雕塑家和艺术赞助人,1931年在下城的格林威治村开馆,第一批藏品700多件全部是惠特尼本人的收藏。她和第一任博物馆指导Juliena Force一起在推动美国艺术方面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博物馆两年一度的双年展,以展出当代美国艺术家作品为目的,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如最早的Ashcan画派中的约翰·史龙(John Sloan)、乔治·罗克(George Luks)、艾维列·辛纳(Everett Shinn)以及堪称美国式画家代表的爱德华·霍柏(Edward Hopper)就是惠特尼女士发现的。

Ashcan画派的画家们所摄取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在当时为上流社会斥为粗俗不堪,他们画面上出现的是中下层社会的生活、小剧场、公园、后院、街景。在1908年首届展览中为惠特尼收藏的一幅画Everett Shinn的“小剧场”,画幅不大,一个年青的女子活泼地在台前谢幕,穿着舞鞋的脚略带挑逗地向前伸出,一幅天真烂漫的笑容,画的左角是乐队一名乐师的背影,整幅画显得一气呵成,轻松而无拘无束。史龙是占早期藏品中比例较大的一位画家,史龙曾任报社的插图,他的油画画风泼辣,略显粗野,他吸取了欧洲和当时巴黎画派的技巧,但更具一种美国式的生气和奔放。此外Robert Henri所作的惠特尼画像也很有特点,这位美国艺术的倡导者,性格特别的富女子斜倚在紫色铺垫的躺椅上,着一身翠绿和深蓝的绸装,画面笔调流畅,人物有神气。

在这批早期藏画中有一幅霍柏的大画“Soir Bleu”十分难得,此画1914年展出时遭到抵贬,之后画家再未将此画展出过。作为一名未来的绘画大家,霍柏疏阔简洁的画风和深刻绵长的寓意,将美国式的孤独都已经显露出来。画面摄取了一个常见的露天餐厅景色,其间人物杂处,似无关联,但孕育着一种潜在的戏剧冲突。一名身材壮健、衣着袒露的少妇立于画面的中央,右前方一名戏装的丑角与两位同桌而饮的男客默然相对。好像是人生戏剧中的一场。Arthur B.Davies的“渐”(Crescendo),在一种浮动的金色之中,七名形貌相近的女子由左至右,姿态各异,好像是电影中的一个连续镜头,也很富有感染力。

自1913年的纽约军械库展览后,欧洲现代派在美国风靡,一方面欧洲战事不断,社会动荡,另一方面新兴的美国升平富足而又充满好奇,许多欧洲的名家避难来到美国,留下了一大批画作,立体派、拼贴、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的影响占了绝对优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一些最合潮流的模拟立体派和结构主义的作品显得创意不足,了无生气,虽然这是艺术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但我们不能称其为美国艺术的代表。在这一时代的画家中,乔治娅·奥可芙(Georgia O’keefee)是皎皎者之一。

1987年,惠特尼博物馆从收藏家Lawrence H.Bloedel那里接受了一批O’keefee等人的藏品,是博物馆值得骄傲的精品收藏。其中包括O’keefee作于30年代的抽象作品以及她后来在新墨西哥州所作的绘有动物头骨、花卉和山川风景的油画。

20年代即在惠特尼女士的艺术沙龙中频频露面的霍柏,开始更加专注于他的美国风情。在30年代的大萧条过后,一部分美国画家由现代主义中走出来,更加关心一些传统的题材和提倡美国本土艺术的风格,这都颇和惠特尼女士的审美喜爱,其中著名的有汤姆士·本顿(Benton),Grant Wood以及Charles Burchfield,一个带有神秘风格的水彩画家,他的画在最近才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他的风格甚至和凡高有某种精神上的相似。

霍柏在他大量的静态的风景人物画中,再一次表现出异于欧洲情调的、非国际式的美国特点,美国式的孤独,美国式的荒凉,日本在美国乡村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对霍柏式的这种情调有所感触。除了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大题目外,这里仅举一个地理人口上的例子,或者可以揭示这种美国风情,在如加州大小的日本,人口已是美国的一半。

这一时期的重要画家,还有Philip Guston,黑人画家Jacob Lawrence,他留下了反映美国南部各州向北方工业州移民的历史场景。

杰克逊·波洛克是一大批在抽象绘画中体现出美国精神和特点的、具转折性地位的重要画家,从他开始,美国绘画站上了现代艺术的主导地位,现代艺术也就真正开始在纽约而不是巴黎向前发展了。这批现代派的画是相当具有美国气派的,尽管是抽象的画法,但与美国的无人超级市场、加油站,有一种同步式的和谐。直到走入过于形而上的死角,抽象画也就显得衰微了。

在本世纪美国艺术的发展中,总是不乏一些敏感的有独创性的艺术家时时带来新的活力和血液。50年代的罗申柏格(Rauschenberg)、Edward Kienholz都堪称卓越的代表,另一些在国际上不太为人熟知的画家如Fairfield Porter、David Park都是不甘于盲目追随,有自己面貌的画家,并对8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绘画家Eric Fischel等有明显的影响。其他相当成功的同时代画家奥登柏格(Oldenberg)、Roy Lichtenstein、安迪·华霍尔等,他们既是现代主义的继承者,同时亦是美国艺术的代表人物。这些人造成了美国60年代波普艺术的热潮,并影响到美国境外。

70年代起到80年代后,值得一提的画家有老画家Alice Neel,她于84岁高龄去世,生前嫁给了一位古巴画家,她的画是写实并带批判风格的。加州画家EricFischel对加州中产阶级的生活表露有其内敛但又犀利的手法。此外著名的有黑人青年画家米肖·巴斯克特(Jean-Michel Basquiat),以及生于1925年的黑人画家Robert Colescott,他的画色彩强烈,带有寓意,常反映美国社会种族参杂的历史和现实,近来曾多次代表美国入选国际大展。

在我离开纽约之时,惠特尼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29岁逝世的30年代黑人画家的作品展览,他生前从未有过米肖·巴斯克特那样的明星待遇(这或许是致米肖死亡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也是30未到就死去了,这个人的名字我未记,他以浓烈浪漫的色彩重构了不少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的构图。

20世纪艺术在美国的发展,强调本土和以欧风延续下来的国际风格犹如两条主脉时而相交时而分叉,或此强彼弱或混为一体,但为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有独到见解并忠实于自己和环境的艺术家,在艺术上除了学习、钻研和实践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感而发。这才是真正的有时代性的,甚至越超时代的活的艺术。

注重本土并不意味着闭锁和排外,变革是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外来的影响会丰富和促进新的境界和面貌,而本土特色则是这种变革成熟和消化的标志。

大卫·派克,生于1911年,死于1960年,他的画在美国西海岸尤负盛名,此幅作于1958的“海滩”可视为美国80年代兴起的新表现主义的先声。

罗耶·列克敦斯坦(Roy Lichtenstein)自新闻报纸上的插图和印刷法获得灵感,创立自己画风,图为作于1995年的“二名女体像”。

凯伦·戴维(Karin Davie),美国最新一代抽象画画家,油画《癔病》作于1998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